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睡眠瘫痪的定义:
睡眠瘫痪是一种短暂的无法移动或说话的状态,发生在入睡前或刚醒来时。这种现象在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比较常见,此时大脑活跃但身体肌肉放松。
2.发生率:
大约有8%的人一生中会经历睡眠瘫痪,这些人群可能并没有其他睡眠障碍。
3.可能的诱因:
睡眠不足:经常熬夜或睡眠不规律会增加发生睡眠瘫痪的风险。
睡眠环境变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如搬家或者旅行,都可能诱发此现象。
压力和焦虑: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也被认为是诱因之一。
遗传因素:部分研究指出,家族中有类似经历的人的风险更高。
4.相关疾病:
猝睡症:一种以极度嗜睡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伴随睡眠瘫痪。
抑郁症和焦虑症: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也常与睡眠瘫痪有关。
5.生理机制:
在REM睡眠期间,身体肌肉自然进入一种放松甚至暂时麻痹的状态,以防止做梦时身体的实际运动。有时候大脑从REM睡眠中苏醒,但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控制,这就导致了短暂的瘫痪。
6.应对措施:
保持规律的睡眠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可以帮助减少睡眠瘫痪的发生概率。
改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控制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方法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预防睡眠瘫痪。
尽管睡眠瘫痪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但如果频繁出现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应考虑寻求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