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扭转和肠套叠有什么区别

2024-10-2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肠扭转和肠套叠都是导致肠梗阻的严重疾病,但它们在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1.病理机制:

肠扭转:肠扭转是指肠管及其系膜发生异常旋转,常见于小肠或结肠。最常见的部位是乙状结肠。由于旋转,肠管血流受到阻碍,可能导致肠壁缺血甚至坏死。

肠套叠: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肠管内,通常发生在儿童。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即回肠末端进入盲肠。此过程中,肠管内外层之间的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甚至坏死。

2.临床表现:

肠扭转: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腹痛、腹胀、呕吐和便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和腹膜炎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组织坏死将导致严重并发症。

肠套叠: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黏液带血)。患儿可能表现出间歇性哭闹、面色苍白和腹部触痛。病程进展可导致肠梗阻和肠坏死。

3.诊断方法:

肠扭转:X线检查、CT扫描和超声波检查常用于诊断。X线片上可能显示“咖啡豆征”,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扭转的肠管及其血供情况。

肠套叠:腹部超声是首选的无创诊断工具,特征性表现为“靶征”或“同心圆征”。有时需要进行空气灌肠或钡灌肠,这不仅能确诊,还能尝试复位套叠。

4.治疗:

肠扭转:需紧急手术纠正扭转的肠段,恢复正常血供。如果已有坏死须切除受累肠段。手术后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复发,如固定肠管。

肠套叠: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或钡灌肠尝试非手术复位。如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已出现并发症,则需进行手术复位,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切除部分肠管。

虽然肠扭转和肠套叠都可能危及生命,但它们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各有不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确保有效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