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怎么诊断

2024-09-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egalo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HypoperistalsisSyndrome,简称MMIH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特点是新生儿出现尿潴留、大量腹腔积液和广泛的肠道运动障碍。诊断该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多种影像学检查。

1.临床症状:

新生儿期常表现为严重的腹胀、呕吐和便秘。

部分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发现显著增大的膀胱,以及肠道和胃内的扩张。

X线平片:常显示腹腔内大量气体积聚、小结肠(微结肠)。

对比造影检查:钡餐或钡灌肠可以显示结肠明显缩小。

3.泌尿系统检查:

尿路造影:可用于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形态和功能,确定膀胱是否增大及其功能改变。

4.肠动力学检查:

电生理学检查:通过测定肠道肌电活动,了解肠道蠕动情况。

5.基因检测:

由于部分病例与基因突变有关,基因检测对于确认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6.病理学检查:

活检和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神经节细胞的缺失或其它异常。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儿科、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诊治。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