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高浓度矿物质和盐:尿液中存在多种矿物质和盐类,如钙、草酸盐、尿酸等。当这些物质的浓度过高时,就容易形成晶体。如果这些晶体没有及时被排出体外,就会进一步聚集,成为结石。
2.尿液量不足:当机体脱水或摄入水分不足时,尿液量减少,导致矿物质和盐的浓度上升。这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日常建议成人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升,以确保尿液稀释程度足够。
3.饮食因素:某些饮食习惯如高蛋白、高钠和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摄入过多,会增加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的含量,从而促进结石形成。适量控制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尿结石。
4.代谢紊乱: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高草酸尿症、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等,会导致尿液中的某些矿物质和盐的含量异常升高,增加结石风险。通过基因筛查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结石发生率。
5.感染:某些类型的细菌感染可改变尿液的pH值,增加结石形成的概率。例如,已知脲分解细菌感染会导致磷酸铵镁结石的形成。
6.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久坐不动、长期卧床、热带气候等因素也会增加尿结石的风险。这些生活方式和环境条件可能引起体内某些矿物质的代谢改变,进而促进结石的形成。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尿结石具有重要作用。在有结石病史或家族史的情况下,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早期发现和管理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