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电解质失衡:钠、钾、镁和钙等电解质在维持肌肉正常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身体缺乏这些电解质时,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抽筋。例如,低钙血症或低镁血症可能会触发痉挛。
2.脱水:体内液体流失过多会导致电解质失衡,这种情况常见于剧烈运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不当使用利尿剂。脱水使得肌肉缺乏必要的液体润滑,易引发抽筋。
3.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当:长时间保持不变的姿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容易发生抽筋。
4.运动过度:高强度运动会使肌肉过劳,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如乳酸积聚,这些代谢产物刺激肌肉收缩,引发抽筋。
5.神经系统问题: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进而导致抽筋。
6.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和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副作用,影响电解质平衡或直接刺激神经肌肉系统,引发抽筋。
避免腿抽筋的关键包括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均衡饮食确保足够的电解质供给、适度的运动及定期伸展练习。对于长期或频繁的抽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排查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