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行为疗法:
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肉,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建议每日练习3次,每次重复10-15次。
膀胱训练: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增加膀胱容量。通常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步延长至3-4小时。
控制液体摄入:减少含咖啡因和酒精饮品的摄入,因为这些饮品可能刺激膀胱。
2.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和托特罗定,能够放松膀胱肌肉,减少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需遵医嘱服用,常见副作用包括口干和便秘。
Beta-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米拉贝隆,适用于控制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与抗胆碱能药物相比,副作用较少。
3.手术干预:
悬吊手术:通过手术将尿道提拉固定,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成功率高,但有一定恢复期。
吊带术:在尿道下方放置小吊带支撑尿道,适用于女性患者。手术风险较小,但术后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适用于严重尿失禁情况,通过手术植入装置控制尿流。适合男性患者,特别是前列腺手术后引发的漏尿。
综合以上各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和便秘,以减轻漏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