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行为疗法:
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饮用大量液体,尤其是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因为它们具有利尿作用。
建立规律性的排尿习惯,每天定时排尿,包括在睡前排空膀胱。
2.膀胱训练:
定时排尿:每隔一段时间(比如2-3小时)定时去排尿,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尝试排尿。这可以帮助逐渐增加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
延长排尿间隔:逐步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有助于增强膀胱的忍耐力。
3.药物治疗:
抗利尿剂:如去氨加压素,可以减少夜间尿量,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以减轻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但也有一定副作用。
4.心理治疗:
对于由于心理压力或焦虑导致的尿床情况,心理治疗可能会有帮助。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术等都可能有效。
5.物理治疗:
骨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的力量,从而改善尿控能力。
6.医疗设备:
尿床报警器:当监测到湿气时发出警报,可以帮助建立条件反射,促使醒来并去厕所。
7.手术治疗:
在其他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如膀胱颈吊带术或膀胱扩大手术,但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食物摄入,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同时定期随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依赖单一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