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成因:
脑血栓: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内壁的脂肪物质堆积形成斑块,当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血流受阻。
脑梗塞:可以由脑血栓、心源性栓子(如房颤产生的血栓)、动脉夹层等多种原因造成,最终结果是脑部某一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
2.发生过程:
脑血栓:常见于睡眠中或清晨,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患者可能会经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逐渐发展为完全阻塞。
脑梗塞:可急性发作,症状出现较为突然,与心脏疾病等全身性因素更为相关。
3.症状:
脑血栓:症状可能较轻,许多患者首先经历预警信号,如一过性视力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
脑梗塞:症状往往较严重,包括突发性的头痛、意识丧失、偏瘫以及语言障碍等。
4.治疗方法:
脑血栓:通常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并需要控制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
脑梗塞: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溶栓、机械取栓,以及长期康复护理。
尽早识别并就医是改善预后和减少神经损害的关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脑血栓和脑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