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成分不平衡:摄入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分)可能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并在短时间内再次下降,从而引起饥饿感。相较之下,蛋白质、纤维素和健康脂肪能提供更持久的饱腹感。
2.身体脱水:脱水有时会被误认为是饥饿。即使吃饱了,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水分而产生饥饿感。
3.睡眠不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增加饥饿激素(如ghrelin)的水平,同时降低饱腹激素(如leptin)的水平,使人感到更加饥饿。
4.压力和情绪因素: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即使身体并不真正饥饿也会感到想吃东西。
5.快速进食:快速进食可能导致身体未能及时收到饱腹信号。通常,大脑需要约20分钟来感知饱足感,因此慢慢进食可以帮助减少这种情况。
6.某些健康状况: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食欲和饥饿感。如果上述因素均不足以解释持续的饥饿感,应考虑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调节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善不必要的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