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脏疾病:肝硬化或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会导致白蛋白水平降低。大约有超过5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2.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会引起白蛋白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全身蛋白质水平下降。研究表明,严重营养不良者中白蛋白水平偏低的比例超过30%。
3.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状态下,机体会分泌更多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例如C反应蛋白,而抑制白蛋白的生成。
4.肾病:肾病导致的蛋白尿会使得大量白蛋白通过尿液流失,也是白蛋白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5.血浆丢失:严重烧伤、大面积创伤或手术后,由于血浆外渗,也可能引起白蛋白水平降低。
白蛋白球蛋白偏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水肿:白蛋白在维持血液渗透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偏低可能导致体液渗出,形成组织水肿。
免疫功能下降:球蛋白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时,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会减弱。
药物代谢异常:许多药物通过与白蛋白结合运输,当白蛋白水平低时,药物游离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效波动或毒性反应。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发生,应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及时诊治慢性疾病,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监测肝肾功能和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