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代谢紊乱:长期吃饭不规律容易导致体内生物钟的紊乱,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功能。研究表明,吃饭时间不规律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使得人体难以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从而可能诱发2型糖尿病。
2.消化系统问题:胃肠道需要规律的进食习惯来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不规律的饮食可能导致胃酸过多分泌,引起胃痛、胃炎等症状。还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等消化不良的问题。
3.心理健康影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压力、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这是因为饮食不规律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引发情绪障碍。
4.营养失衡:不规律的进餐时间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影响身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均衡供应,进而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疲劳感增加。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并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对于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至关重要。通过制定规律的饮食计划,可以帮助减少上述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