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清洁和评估: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后的碘伏溶液对伤口进行初步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污物和分泌物。此步骤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伤口的深度、大小及感染程度。
2.止血:如有明显出血,可采用直接按压法止血。如需进一步处理,可使用止血带,但应避免长时间使用以防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3.清除坏死组织:使用无菌手术工具,如剪刀和钳子,小心切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这一步骤能降低细菌负荷和毒素,提高抗生素效果和自愈能力。
4.冲洗:再次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确保已清除所有碎片和残留物质。冲洗过程中,保持压力均匀,避免损伤新生组织。
5.涂抹药物:根据医生建议,涂抹抗生素软膏或其他治疗性药物,以抑制细菌生长,加速愈合。如有必要,可服用口服抗生素以防全身性感染。
6.包扎:选择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外界污染。敷料应具有透气性和吸湿性,定期更换以维持干燥环境。
7.观察和随访: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是否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化脓等异常现象。如有恶化迹象,应立即就医。
在处理感染的伤口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二次感染。早期恰当的清创处理是控制感染和促进愈合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