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原因:人体在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发生调整。这种调整过程可能会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大约70%的成年人都会经历这种情况。
2.压力和焦虑:精神紧张、焦虑或压力过大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夜间抽搐。据统计,超过30%的人在压力大的时候会出现这种现象。
3.咖啡因和药物:摄入大量咖啡因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哮喘药等)也可能诱发夜间抽搐。研究显示,约有25%的人在摄入高剂量咖啡因后会出现睡觉时抽动的现象。
4.缺乏运动或过度疲劳:长期缺乏锻炼或过度劳累也可能导致身体在入睡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包括肌肉抽搐。数据显示,有20%的人在过度疲劳后容易出现入睡抽动。
5.其他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也可能导致夜间抽搐。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仅占总人群的5%。
为减轻入睡抽动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神经系统的稳定运作。
2.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以免刺激神经系统。
3.进行适度的运动,但避免在临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4.尝试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等,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5.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少夜间抽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