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义与成因:
畸胎瘤是一种来源于胚胎期全能细胞的肿瘤,里面可能包含皮肤、毛发、脂肪、神经组织甚至牙齿等不同类型的组织。超声检查中出现的"混合回声包块",说明其内部成分复杂,既有固体部分(如骨骼或软组织),也可能有液体部分(如囊性结构)。
2.分类与发生率:
畸胎瘤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两大类。
成熟型多为良性,约占90%,常见于生殖系统(如卵巢)、纵膈等部位。
未成熟型则有恶变潜力,比例较低,但更应警惕。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腹痛、排便或排尿困难。如果出现急性腹痛,需警惕肿瘤蒂扭转或破裂的可能。
4.诊断与后续处理:
影像学检查是关键手段,包括超声、CT或核磁共振,可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内部构造。血清肿瘤标志物如AFP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恶性倾向。治疗通常选择外科手术切除,以避免恶变或并发症发生。
5.特殊注意:
怀孕期间如果发现畸胎瘤,需要权衡利弊,有计划地安排处理时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特别关注肿瘤是否影响生长发育。
畸胎瘤虽然大多为良性,但其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不可忽视,一旦确诊,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