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急性期处理:发生脊髓损伤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以稳定患者,避免进一步损伤。可能需要使用颈托或背板固定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首要任务。
2.药物治疗:在脊髓损伤后的早期阶段,往往会使用类固醇药物如甲基泼尼松龙,以减少炎症和水肿,从而减轻对脊髓的二次损伤。
3.手术干预: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修复骨折或稳定脊柱。手术的具体方案取决于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4.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在促进恢复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支持。目标是改善肌肉力量、协调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5.支持性护理:长期护理包括管理呼吸道健康、预防褥疮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提供营养支持和心理辅导。
及时的医疗干预结合持续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预后。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需求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