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会赋予粪便黄褐色。胆道系统出现问题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粪便颜色变浅甚至发白。
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胆管狭窄或肿瘤压迫,会导致胆汁流出受阻。
胆囊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胆囊炎,也可能影响胆汁排放。
2.肝脏功能减退可能是另一个原因。肝脏负责产生胆汁,如果肝细胞受损,如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可能导致胆汁减少,从而使粪便颜色变淡。
3.消化不良也可能导致此现象。当胰腺功能下降(如胰腺炎或胰腺肿瘤),消化酶分泌不足,脂肪不能被充分分解吸收,这时粪便中脂肪含量升高,呈现灰白色或油脂样外观。
4.特定药物可能引起大便发白。一些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如铋剂,或者造影检查使用的钡剂,可能短暂改变粪便颜色,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
5.某些罕见病,如新生儿闭锁性黄疸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胆道梗阻或胆汁流失,引起类似现象。
若出现长期大便发白,尤其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黄疸、恶心、体重下降等,需要尽快就医接受评估和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肝功能、胆红素水平)、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内镜或组织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