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
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粪便缺乏体积和硬度,排便时容易因肠道压力改变而呈现较为细长或扁平的形状。从膳食结构来看,日常应保证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包括全谷类、蔬菜和水果。
2.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功能紊乱,例如便秘或肠易激综合征,可能导致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形态随之发生变化。此类情况多伴有腹胀、排便费力等症状。
3.直肠或肛门括约肌异常
如果存在直肠或肛门部位的狭窄,例如由手术后瘢痕组织引起的狭窄、肛裂、痔疮等问题,会直接影响粪便通过,可能导致大便变细或变扁。
4.肠腔占位性病变
大肠息肉、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会压迫肠腔,使通过的粪便受到挤压,逐渐形成细小或扁平的形状。这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合并有便血、体重减轻及贫血等表现。
5.心理或压力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会对肠胃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大便形状的改变。通常情况下,这种改变是可逆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恢复正常。
若大便持续变细且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便血、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腹痛等,应尽早进行医学评估。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尤其是对于年龄超过40岁或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