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饮食管理
应避免摄入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辣椒、酒精、咖啡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急便症状。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同时注意饮水充足,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左右。
2.肠道感染检查
急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例如急性胃肠炎。如果伴随腹痛、发热或血便,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便常规或粪便培养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3.功能性肠病评估
如果急便持续时间超过4周,且常发生在晨起或进餐后,需考虑功能性肠病的可能,如肠易激综合征。此类情况通常与肠道动力异常或压力情绪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止泻剂或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和心理干预共同改善。
4.直肠及肛周疾病筛查
若急便伴有不完全排空感、肛门坠胀或疼痛,应警惕直肠或肛周疾病,比如痔疮、肛裂或直肠炎。这类疾病可通过肛门镜或直肠指检检查明确,治疗包括局部用药或必要时手术干预。
5.心理状态调节
精神紧张或焦虑可能加重急便的频率,可尝试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及放松训练来缓解压力。如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应密切观察急便的变化,如是否伴有体重下降、贫血或进行性加重,一旦发现异常需尽早就诊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