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初步评估与诊断
症状评估:常见表现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及排气排便停止。
查体检查:可能发现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甚至出现压痛、反跳痛等提示并发感染或坏死的征象。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代谢紊乱指标如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调也需关注。
影像学检查: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液气平面和扩张的小肠袢;CT扫描有助于定位梗阻部位、判断程度及识别复杂病因(如肿瘤、肠扭转)。
2.非手术治疗
禁食及胃肠减压:通过放置鼻胃管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积聚,缓解梗阻症状。
补液与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恢复内环境稳定。
动态观察:密切监测腹部症状、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如果非手术治疗有效,多数单纯性机械性梗阻可逐渐缓解。
3.手术治疗指征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a.梗阻持续加重且非手术治疗无效。
b.怀疑肠坏死或肠穿孔,如伴随腹膜炎表现(剧烈腹痛、反跳痛)。
c.确定可导致完全梗阻的明确器质性病因,如肿瘤、粘连导致的绞窄性梗阻。
手术方式包括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段或松解粘连,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适当方案。
4.术后管理与随访
恢复期需继续观察生命体征、引流量和尿量,并逐步恢复饮食。
防止再次梗阻,病因明确者应针对性进行处理,如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基础疾病等。
及时就诊和规范治疗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拖延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