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定义与诊断
视力“4.5”是通过标准视力表检测得出的结果,对应的是0.3的视力值,可能提示远视力下降。正常小学生裸眼视力普遍在5.0或以上。若视力仅为4.5,可能存在屈光不正(如近视、散光等)或其他眼病,需要进一步验光明确原因。
2.是否佩戴眼镜的影响因素
屈光度数:需通过医学验光判断。如果验光后近视度数低于100度,且无明显不适,可考虑暂时观察;若超过100度或伴有散光,则建议佩戴眼镜进行矫正。
用眼行为:如果长时间阅读、写字或使用电子产品后出现视觉疲劳、头痛或眯眼看物体等症状,早期配镜能有效缓解症状并防止近视进展。
双眼视功能:若未配戴眼镜会导致调节能力、集合功能异常,可能引发斜视或弱视,此类情况下必须及时矫正。
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眼睛发育尚未完全,若不及时矫正视力问题,易引发视力持续下降。
3.干预措施
定期检查: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动态监测视力变化。
控制用眼时间: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规范配镜习惯:验配眼镜需由正规医疗机构完成,避免使用劣质眼镜。
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
若经过综合评估认为需要配戴眼镜,应尽早采取措施,以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