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成分变化:正常尿液中含有各种溶解的矿物质、蛋白质、细胞碎片和其他有机物质。当尿液暴露在空气中,水分蒸发导致这些溶解物浓缩,从而形成絮状沉淀。
2.尿酸盐结晶:尿液pH值的变化会导致尿酸盐的析出,尤其是在酸性环境中。这些尿酸盐结晶可以呈现为絮状或颗粒状。
3.磷酸盐沉淀:在碱性环境中,磷酸盐容易从尿液中析出,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絮状沉淀物。
4.细菌生长:尿液中的营养物质提供了细菌繁殖的温床。细菌代谢产物以及自身增殖可能导致尿液混浊,形成絮状沉淀。
5.细胞崩解:尿液中本身存在的一些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等,长期放置后会自溶、崩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如果在新鲜尿液中发现类似沉淀,建议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或其他病理状态。长时间放置的尿液因其成分变化难以准确反映健康状况,因此不作为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