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定义: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出的心脏搏动信号在时间上不完全规则,但总体仍维持正常的心律模式。
2.发生机制:这种情况通常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有关,尤其是迷走神经在不同呼吸阶段对心脏影响的变化导致。
3.常见群体:多见于青少年、儿童和健康成人。随着年龄增长,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下降,此现象可减少。
4.临床意义: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变异。如伴有其他症状如胸痛、晕厥或持续心悸时,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5.诊断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并区分其与其他病理性心律失常的区别。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被视为无害的生理现象,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影响。如无明显不适,无需过度担忧或干预。在定期体检中监测心脏健康,确保排除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