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α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坦索罗辛。
作用机制: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减轻痉挛和疼痛。
使用效果:研究表明可提高结石自然排出的几率,并减少疼痛和疼痛发作的频率。
2.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尼卡地平。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放松肌肉,减少痉挛。
使用效果:临床数据显示,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3.非甾体抗炎药物:
代表药物:布洛芬、萘普生。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酶,从而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缓解炎症和疼痛。
使用效果:可以显著减轻因结石引起的疼痛,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4.治疗中的注意点:
α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副作用,如低血压或头晕。
非甾体抗炎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
选择适合的扩张输尿管药物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健康状况,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