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确认肺结节性质:
肺结节可以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和磨玻璃样结节,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根据直径,大致可分为小于5毫米(低风险)、5-10毫米(中等风险)、大于10毫米(高风险)。
通过胸部CT进一步观察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等特征,必要时可安排增强扫描以更多了解血供特点。
2.评估持续咳嗽的原因:
持续咳嗽可能与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有关,也可能与肺结节本身存在关联。
通过详细问诊和体检,结合痰液检查或肺功能测试,排查其他可能的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或肺结核。
3.动态监测或侵入性检查:
如果初步判断为良性,可以定期复查CT影像,通常6个月或1年为一个周期,观察结节的变化。
对于高风险结节,可考虑进行PET-CT评价代谢活性,或经支气管镜活检及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诊断。
4.治疗策略制定:
良性结节无须特殊处理,仅需随访监测。
如果确诊为恶性,需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等方案。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80%以上,因此早发现非常关键。
持续咳嗽和肺结节的共同存在可能增加对肺部恶性病变的疑虑,但最终诊断取决于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注意及时寻求专科医生帮助,避免过度焦虑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