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明确原因
尿液带血可能由结石引起的局部机械性刺激或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会摩擦尿路黏膜引发损伤,特别是较大或尖锐的结石更容易导致出血。如果伴随排尿疼痛、腰部胀痛或发热,需警惕感染的可能。
2.观察症状变化
血尿可以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红色或茶色,显微镜下血尿需要借助化验才能发现。如果尿液颜色变深、血量增加,甚至形成血块,可能提示出血加重。
3.避免剧烈活动
剧烈运动可能使结石移动,加重对尿路的损伤和出血情况。建议适当休息,同时保持温暖,避免寒冷环境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4.加强水分摄入
足量饮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液浓度对受损部位的刺激,同时有助于推动小型结石排出。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3000毫升,但应根据具体病情咨询医生以确定合适的饮水量。
5.注意饮食调整
避免过量摄入高草酸、高钙、高嘌呤食物,例如菠菜、动物内脏等,以减少新结石形成的风险。依病因不同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6.及时就医
如果血尿持续时间较长、伴有明显疼痛、发热或者排尿困难等其他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进展,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尿常规等评估,并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尿液带血是泌尿结石的常见表现,严重时可能危及健康。在日常生活中需监测症状、调整习惯,并在必要时接受专业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