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高血压:
ACE抑制剂(如雷米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压。
ARB类药物(如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帮助扩张血管。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通过阻止钙进入心脏和血管壁细胞来降低血压。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增加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
2.高血脂: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3.高血糖(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通过延缓激素降解来增加胰岛素释放。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该基于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医生的建议。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副作用。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实现最佳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