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情评估与初步处理
对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CT)以评估穿孔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
在明确穿孔诊断后,应立即插入胃管减压,减少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的可能性,同时给予禁食、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感染治疗
在明确诊断后应尽快给予广谱抗生素,以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预防或控制腹腔感染。
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类(如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或采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等。
3.手术干预
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具体方法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
a.小范围穿孔且无严重感染时,可考虑进行直接缝合修补术。
b.若肿瘤较大或有恶性可能,可能需要部分十二指肠切除,并根据情况结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c.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不能耐受大手术,可选择姑息性手术如造口术或引流术。
4.术后管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营养障碍等。
术后需继续使用抗生素,逐步恢复饮食,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5.后续治疗与复查
如果病理检查提示肿瘤为恶性,还需根据分期决定是否进行后续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
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与影像学评估,以监控病情进展和复发风险。
此类疾病一旦确诊,需要迅速实施综合性治疗方案,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