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痔疮:这是导致排便时肛门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痔疮是一种静脉曲张,发生在直肠和肛门处。大约5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可能会经历与痔疮相关的症状。轻微的痔疮可能只会引起少量出血,而严重的痔疮可能伴随疼痛和大便困难。
2.肛裂:指的是肛管皮肤的细小裂口,常因排便时用力过猛或便秘导致。肛裂可以引起剧烈疼痛,并在排便过程中或之后出现鲜红色的血液。大多数肛裂通过增加纤维摄入和保持足够水分可以愈合,但严重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
3.炎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肠道发炎和溃疡,从而导致出血。患有IBD的人可能还会出现腹泻、腹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全球约有0.5%-1%的人群受到此类疾病的影响。
4.息肉或结直肠癌:大肠内的息肉可能无症状地生长,但如果损伤或恶化为癌症,可能引起出血。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去除息肉,降低癌变风险。
5.其他原因:包括感染、放射性损伤或创伤等,也可能导致出血。这些情况通常较为罕见,需要专业诊断。
为明确诊断,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检、直肠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来确定出血原因。调整饮食以增加纤维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预防进一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