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常用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特别是丙硫氧嘧啶在某些情况下更适用于肝功能异常者,但应密切监测可能的肝毒性。
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若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可考虑其他措施。术前需确保乙肝稳定,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2.乙型肝炎(乙肝)治疗:
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如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通常用于慢性乙肝感染的长期管理。这些药物在体内代谢时对甲亢治疗药物一般没有显著干扰。
肝功能监测: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确保在接受甲亢治疗期间肝功能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
3.综合管理与监测:
多学科合作:建议内分泌科、肝病科及可能涉及的外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每隔4到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根据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避免酒精及其他对肝脏有损害的因素,同时注意休息以促进疾病恢复。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调整,通过专业团队的协作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