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日推荐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苹果、梨)等。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成人每天应饮水1500-2000毫升,尤其需要在清晨空腹时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例如油炸食品、甜点,这些容易降低肠蠕动效率。
2.生活习惯优化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去厕所,即使没有强烈便意也可以尝试排便。
调整进餐时间,避免长期空腹,有规律的饮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肠道节律。
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座椅工作的人群可间隔1小时站立活动5-10分钟。
3.适当运动
老年人可选择轻柔的运动,例如散步、体操或瑜伽,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胃蠕动。建议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注意身体耐受程度,避免过度疲劳。
4.心理状态调节
长期焦虑或抑郁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通过适当社交、参与兴趣活动缓解压力。
5.必要时的药物辅助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仍未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乳果糖、聚乙二醇或益生菌制剂。这些药物能软化粪便或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缓解便秘。
避免长期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或加重便秘。
长期“羊屎蛋”样便便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引发痔疮或肛裂,需要积极应对。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伴随症状如腹痛、出血、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