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常见于受污染的粮食和食品中,如玉米、花生、大米等。当这些食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储存不当时,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并产生毒素。
2.黄曲霉毒素B1是其中最有毒和致癌性最强的一种。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与人类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少量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可导致慢性损伤,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3.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食品储存条件较差,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人群健康构成显著威胁。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与黄曲霉毒素相关的癌症,其中以肝癌居多。
4.世界卫生组织及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限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以保护公众健康。科学家也在不断研究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方法,包括生物控制、化学抑制和改进储藏条件等策略。
预防黄曲霉毒素导致的健康风险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暴露机会,保持良好的食品储存条件,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食用已变质或可疑的粮食及其制品,特别是在潮湿季节,更需注意食品的干燥和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