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常见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来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点,使其回到正常水平。当设定点下降时,身体原本维持高热的生理反应(如畏寒、毛孔收缩)停止,同时启动降温机制,包括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
2.出汗的散热过程:当汗腺因药物作用受到刺激开始分泌汗液时,汗液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这是人体通过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克蒸发的水可以带走约0.58千卡的热量。大量出汗是体温逐渐下降的一种外在表现。
3.药物吸收与反应时间:口服退热药一般需要30分钟至1小时起效,当药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并发挥作用后,患者常感到身体微微发热、潮红以及随后的排汗增多。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4.特殊注意事项:对于某些体质虚弱或脱水状态的患者来说,大量出汗可能引起不适甚至电解质失衡,因此在此过程中需适当补充水分,但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冷水,以免加重身体负荷。
身体出汗是退热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表明药物正在帮助调整体温。保持室内通风、衣物干爽,并关注体温变化,有助于缓解感冒症状和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