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的药物包括泼尼松,通常初始剂量为0.5-1mg/kg/天。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用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用量,防止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被应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能够靶向B细胞,减少抗体生成。
2.局部治疗:
外用皮质类固醇:适用于轻症病例或辅助全身治疗,常用的有丙酸氟替卡松软膏。
抗菌药膏:预防继发感染,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
3.支持疗法: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和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助于伤口愈合。
感染控制:保持皮损处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4.随访观察:
需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电解质等,以评估药物副作用。
定期皮肤科随访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改善类天疱疮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