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血液常规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这些疾病有时会引起皮肤瘙痒。
2.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肝脏和肾脏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肾功能检查主要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3.甲状腺功能检查:甲亢或甲减均可引起皮肤瘙痒,通过测定甲状腺激素(如T3、T4、TSH)水平,可以评估甲状腺功能。
4.过敏原检测:若怀疑是过敏性皮肤病,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以确定具体的过敏原。
5.皮肤活检:对于顽固性、难以诊断的皮肤瘙痒,可以进行皮肤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结构,来排除特定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6.影像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怀疑内脏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可以通过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相应器官的健康状态。
7.尿常规检查:尿中蛋白、糖或其他异常成分可能提示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肾病,这两者均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
8.心理评估:由于心理因素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必要时可进行心理评估,排查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对症状的影响。
皮肤瘙痒的检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症状及相关病史,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在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记录每项检查的结果,以便准确定位病因,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