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压力:肠道肌肉的收缩或扩张可能会引发粪便形状的变化。当肠道内压力不均匀时,会使粪便表面形成凹槽。
2.饮食与纤维摄入: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可能导致粪便硬化,从而在通过肠道时产生不同形状。充足的纤维能够帮助形成正常的粪便形态并促进排便。
3.水分摄入不足:体内缺乏水分会导致粪便变得更加坚硬,进而影响其形状。稀少的水分可能会增加粪便摩擦力,使其表面出现凹槽。
4.肠道健康问题:某些肠胃疾病,如肠道炎症、息肉或肿瘤等,也可能导致粪便形状异常。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
5.排便姿势: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排便姿势也可能会对大便形态造成影响。蹲姿通常更有利于顺畅排便,而坐姿可能导致部分人群的排便不完全。
如果大便凹槽现象持续出现,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饮食均衡、充足的水分摄取及定期的身体检查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