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整负面的思维模式,改善情绪状态。
接受支持性心理咨询,通过与专业人士对话,表达内心感受和困惑,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实践正念冥想,每天花10-20分钟进行深度呼吸训练或专注练习,能够提高自我觉知水平和情绪管理能力。
2.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证规律的运动,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或瑜伽,每次30分钟左右,可以促进内啡肽分泌,增强愉悦感。
维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维生素B群和矿物质(如镁、锌)的食物,例如鱼类、坚果和全谷物,对大脑健康非常重要。
确保充足睡眠,每晚保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焦虑水平。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过多的咖啡因可能加重焦虑,而酒精则会干扰情绪调节。
3.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保持联系,倾诉困难可以缓解孤独感,并获得建设性的建议和鼓励。
参与社区活动或兴趣小组,通过社交互动提升归属感,减少消极情绪。
4.医学干预:
如果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需要及时就医,精神科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抗焦虑药,但必须在专业指导下严格按剂量服用。
在特定情况下,可应用物理治疗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以辅助改善顽固性抑郁症状。
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需要综合调整心理、生活方式和医学方法,多方面的协作能够更有效地恢复心理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