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抗精神病药物能够调节大脑中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
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第一代(如氟哌啶醇)和第二代(如奥氮平、利培酮)。后者副作用较少,耐受性较好。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尤其在急性期时,应坚持每日服药,以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
停药可能导致复发,复发率高达70%以上,因此缓解期仍需维持用药,通常建议至少持续1-2年,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2.心理干预
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管理自身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对异常思维的认识,减少偏执和妄想。
家庭治疗有助于减轻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帮助家人了解如何正确支持患者。
社会技能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沟通能力、自我照顾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3.社会支持
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积极支持。
康复课程,如职业培训和日常生活技能强化,可促进患者重返社会,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鼓励患者参加社区活动,有助于改善孤独感和社会退缩。
必要时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支持,如安置在康复中心或接受职业辅导。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病情制定方案,同时强调坚持治疗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避免因复发或未及时治疗而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