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调节
深呼吸练习:深而缓慢地吸气和呼气能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降低心率,缓解紧张情绪。每天坚持5分钟的腹式呼吸可能起到明显效果。
正念冥想:通过关注当下的情绪和身体感觉,正念训练可以减少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反应。一项研究显示,连续8周的正念练习可显著降低焦虑评分。
改变认知:学会识别并调整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例如“灾难化”或“非黑即白”的思维,有助于用更平和的方式看待问题。
2.生活方式改善
保持规律运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骑行)每周累计150分钟,不仅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还能改善整体心境。
充足睡眠:成年人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高质量睡眠。限制咖啡因摄入、固定作息时间及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健康饮食: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和镁元素的饮食,如深海鱼类、全麦谷物和坚果,有助于提升大脑功能并稳定情绪。
3.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循证有效方法,通常需要10-20次课程,可帮助患者有效管理压力和焦虑。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焦虑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放松技术:接受专业指导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也被证明具有缓解焦虑的作用。
长期忽视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引发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问题。适当调整日常习惯,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有助于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