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饮食结构
节食容易引发低血糖和营养不足,从而影响大脑功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
每日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如全谷物类食物,保障大脑所需能量。
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和核桃,有助于稳定情绪。
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豆类、香蕉和火鸡,有利于生成5-羟色胺,调节情绪。
确保每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B群和矿物质,如铁、锌和镁,这些微量元素对脑功能至关重要。
2.合理运动
运动能够促进体内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提高幸福感和缓解焦虑。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可以结合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3.管理睡眠与压力
长期缺乏优质睡眠会加重抑郁风险,应确保每天7-8小时睡眠。可通过固定作息时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以及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来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练习和正念训练,也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
4.社交支持和心理疏导
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倾诉困扰,可以有效减少孤独感。如果情绪持续低落或出现严重抑郁表现,建议及时咨询心理医生,并在必要时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或药物干预。
5.避免极端节食
极端节食是抑郁的重要诱因之一。采用科学的减肥方式,如低热量但均衡的饮食计划,每周减重控制在0.5-1公斤以内,从而降低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节食过程中应注意饮食多样化,不宜长期偏食或过分限制热量摄入,同时关注心理状态变化。如发现抑郁症状加重或无法缓解,应尽早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