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适应症:介入治疗通常用于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等一些难以通过传统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的血管瘤。它可以减少这些病变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影响。
2.具体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经导管栓塞术和硬化剂注射。经导管栓塞术通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微型导管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然后注入栓塞材料阻断血流,从而缩小或消除血管瘤。硬化剂注射则是直接将硬化剂注入血管瘤内,引起其纤维化和萎缩。
3.效果和风险:介入治疗往往能在手术后短期内显著改善症状,并且住院时间较短。介入治疗也可能存在并发症,如局部组织破坏、感染或出血。
4.术后管理:术后需要密切监测,以评估疗效并预防可能的并发症。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介入科在血管瘤的治疗中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微创选择,对于合适的病例具有良好的疗效。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症和风险,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后制定最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