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发热和退热:感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抗病毒感染,常常引起体温升高。出汗是机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通过发汗可以帮助身体散热,从而降低体温。当体温降低时,人就会开始出汗,这是一种退热的表现。
2.新陈代谢加快:患感冒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可能会加快,以动员更多的能量抵御病毒。这种代谢增加也可能导致体内产热增多,使得身体出汗以保持合适的体温。
3.药物作用:感冒期间,有些人可能会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些药物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降低体温,并可能导致出汗作为副作用。
4.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感冒时,交感神经系统可能被激活,导致汗腺分泌增多,尤其是在休息或睡眠时更加明显。
虽然感冒期间出汗通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伴有持续高热、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确保没有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休息有助于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