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攒竹穴
位置: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
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此穴,力度适中,每次按压5-10秒,重复20次。
功效:有助于缓解因过度用眼引起的视疲劳和头痛。
2.鱼腰穴
位置:在眉毛中央偏上方。
方法:以食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持续3-5秒,重复10-15次。
功效:改善眼部微循环,缓解眼周胀痛。
3.丝竹空穴
位置:眉尾外侧凹陷处。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揉按,每次约5-8秒,重复15-20次。
功效: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及偏头痛。
4.承泣穴
位置:瞳孔正下方,眼眶边缘下方凹陷处。
方法:以无名指指腹轻轻点按,避免过度用力,每次按压约5-10秒,重复10次。
功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物模糊。
5.睛明穴
位置: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方法:闭眼,用食指轻轻按压或旋转揉按,每次5-8秒,重复10-15次。
功效:缓解眼干涩和疲劳,对调整视力有辅助作用。
6.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连线向外延长约1厘米的凹陷处。
方法:用指腹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0次,每次保持3-5秒。
功效:放松面部肌肉,减轻由于视疲劳引起的头痛。
通过上述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一定的调养作用,但应注意避免用力过猛或过频,以免导致局部不适。如果出现持续性视力异常或眼部疾病,应及时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