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慢性炎症。这种炎症状态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夜间出汗现象,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
2.免疫系统紊乱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当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毒时,会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进而诱发出汗。
3.肝功能受损影响代谢
肝脏是体内代谢的重要器官,若其功能受损,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和代谢产物失衡。例如,肝功能异常可能干扰雌激素的灭活和排泄,这可能进一步影响体温调节机制。
4.营养不良或低血糖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由于食欲减退或肝功能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低血糖也可能引发交感神经亢奋,导致夜间出汗。
5.继发感染或肝外表现
有些乙肝患者可能伴随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感染,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引起夜间盗汗。部分乙肝患者可能合并肝外表现,如肾脏或关节受累,也可能通过炎症机制促进夜间出汗。
夜间出汗并非乙肝特异性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且严重,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潜在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或更年期等问题,以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