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区别:
脑溢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导致脑内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脑缺血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栓塞引起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
2.发病机制:
脑溢血会直接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使脑组织受到压力损伤,并可能形成血肿。
脑缺血则因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而导致脑细胞死亡。
3.临床表现:
脑溢血常急性发作,患者可能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改变,严重者昏迷。
脑缺血可能出现渐进性症状,如单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视觉障碍,一些小的缺血事件可能被忽视。
4.诊断方法:
对于脑溢血,CT扫描能够快速确认出血位置及程度。
对于脑缺血,核磁共振成像较为有效,可以识别缺血区及其影响范围。
5.治疗措施:
脑溢血主要通过控制出血、减轻脑压以及手术清除血肿进行治疗。
脑缺血则以恢复血流、使用药物溶解血栓和预防进一步损伤为重点。
两者尽管都是脑卒中的类型,但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也存在显著差异。及时识别症状并获得专业医疗帮助,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