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年龄因素: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60岁及以上的患者由于血管壁更为脆弱,因此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2.基础健康状况: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溶栓后发生脑出血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些慢性病可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加大出血风险。
3.溶栓时间窗:如果在卒中发作后的4.5小时内进行溶栓,效果最佳,同时风险相对较低。超过这一时间窗后进行溶栓,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
4.药物剂量和类型:使用不当的药物剂量或选择不合适的溶栓药物,都可能提高出血的风险。临床上需严格按照指南调整溶栓药物的剂量。
5.影像学评估:在溶栓前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手段评估脑部情况,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若影像提示已有出血倾向,则需谨慎决策。
尽管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溶栓治疗依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因为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在决策时,综合考虑风险与益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