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病因: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通常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患肾小球肾炎的风险。
2.症状:
血尿:尿液中出现血液,可能呈现红色或茶色。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蛋白质,可能会导致泡沫尿。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伴随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水肿:特别是面部和下肢的浮肿。
疲劳和乏力:由于肾功能下降,身体排毒能力减弱。
3.诊断:
尿常规检查:检测尿液中的血液和蛋白质含量。
血液检查:评估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
肾活检:通过显微镜检查肾组织样本,以确定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4.治疗:
控制血压: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
抗炎治疗:对于自身免疫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可以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
治疗基础疾病:如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需要抗生素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戒烟限酒。
肾小球肾炎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防止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终末期肾病。定期体检和监测肾功能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