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气温变化:
a.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需要适应这种温度变化。研究表明,环境温度对睡眠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体温下降有助于入睡,但突然的冷空气会使身体感到不适,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b.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温度低可能导致身体寒冷感增加,这也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建议在夜晚适当增加被褥以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2.昼夜时间调整:
a.秋季白天变短,黑夜变长,这会影响生物钟。人体生物钟依赖于自然光线调节,昼夜时间的变化可能破坏原有的睡眠节律。
b.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种在黑暗中释放的激素,有助于眠腺功能调节和促进睡眠。科学研究表明,日照时间减少可能导致褪黑激素分泌不足,从而造成失眠。
3.心理压力:
a.秋季是许多人工作和学习的高峰期,面临繁忙的工作或学业任务。这种压力可能引发焦虑情绪,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b.一些人在季节交替时容易产生“秋季忧郁症”,这是一种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情绪低落。心理状态的不稳定会进一步干扰睡眠。
4.生活习惯变化:
a.秋季饮食习惯改变,例如摄入咖啡因或酒精增加,这些都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饮食中的刺激性物质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睡眠中断。
b.锻炼方式的调整,例如减少户外活动,也会影响身体机能及睡眠模式。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而缺乏运动则可能导致夜晚难以入眠。
入秋后失眠主要由气温变化、昼夜时间调整、心理压力增大以及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为了改善睡眠质量,可考虑适当增加夜晚保暖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积极调节情绪,并坚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