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义:此类癌症起源于膀胱内壁的尿路上皮细胞,呈现乳头状生长的形态。与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相比,其恶性程度较低,但仍需及时治疗和监控。
2.发病率: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占所有膀胱癌病例的约70%。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大约是女性的3倍左右。
3.病理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细胞较为规则,核分裂象较少,细胞间排列较为整齐。这些特征使其更容易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分开来。
4.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无痛性血尿、排尿困难和尿频等。这些症状也可能由其他尿路疾病引起,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进行确诊。
5.诊断方法:主要诊断工具包括膀胱镜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从可疑病变部位取样进行病理分析。
6.治疗方式:一般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结合局部膀胱灌注化疗或免疫疗法,以防止复发。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
7.预后和随访: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五年生存率接近90%。这类癌症具有一定的复发性,约50%的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出现复发。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和尿液检测以监测病情。
尽管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的恶性程度较低,但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对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