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穴位包括哪些

2024-10-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脾经穴位包括太白、隐白等21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十二经脉之一。

1.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处,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泻、胃痛等症状。

2.隐白: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常用于止血、调经、安神。

3.公孙:位于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痛的功效。

4.商丘: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能够调理脾胃,缓解腹痛、呕吐等。

5.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主治妇科病及肾脏疾病。

6.地机:位于小腿内侧,当阴陵泉下3寸,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胀、便秘。

7.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要治疗脾胃虚弱、水肿等。

8.血海:位于髌骨内上缘上2寸,常用于调经止血,改善皮肤疾病。

9.大横:位于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适用于腹痛、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

10.腹哀:位于上腹部,脐中上3寸,旁开4寸,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等。

11.食窦:位于胸部,第5肋间隙,旁开6寸,主要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胃痛、咳嗽等。

12.天溪: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旁开6寸,有助于治疗胸痛、乳痈、咳嗽等。

13.胸乡:位于胸部,第3肋间隙,旁开6寸,适合治疗胸闷、咳嗽、乳房胀痛等。

14.周荣: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旁开6寸,具有调理呼吸系统及胸部疾病的作用。

15.大包:位于侧胸部,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主要治疗咳嗽、气喘、胸胁痛等。

通过了解脾经穴位,可以更好地进行按摩或者针灸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舒缓压力的效果。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指导进行相关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