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职业、既往眼科病史、用眼习惯等。
询问视力问题的具体症状,如视物模糊、眼疲劳、头痛等。
2、视力检查:
使用视力表测试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
记录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3、外眼检查:
检查眼睑、结膜、角膜、前房、虹膜和晶状体等部位,排除外眼病变。
4、主观验光:
通过试镜架和试镜片,调整镜片度数,让患者在不同度数下阅读视力表,直到找到最佳矫正视力。
包括球镜度、柱镜度及轴位的调整。
5、客观验光:
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初步屈光度检测,得到球镜度、柱镜度及轴位的参考数据。
6、交叉圆柱镜检查:
精确测量散光度数和轴位,通过交叉圆柱镜让患者选择更清晰的镜片组合。
7、双眼视功能检查:
测试双眼视力协调情况,包括调节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等。
8、瞳距测量:
使用瞳距仪或瞳距尺测量瞳孔间距,确保眼镜配戴时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一致。
9、眼内压测量:
使用眼压计测量眼球的内压,排除高眼压或青光眼的可能。
10、瞳孔反射检查:
检查瞳孔对光的反应,评估视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11、散瞳验光(如有必要):
使用散瞳药物放大瞳孔,进行详细的屈光检查,适用于青少年及高度近视患者。
12、最终处方:
根据验光结果,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并开具眼镜处方。
验光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检查过程,需要结合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的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以确保提供准确的矫正方案。
